logoTwo
标准无忧logo
资讯详情

一文拆解中国标准体系:从国标到企标,谁在监管?

来源: 2025-05-15 115

在中国,标准化工作实行分级分类管理,不同级别的标准由不同的监管机构负责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各级各类标准的监管主体及其职责。

国家标准

1. 监管机构:  

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(SAC)(隶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)  

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(如工信部、生态环境部、卫健委等)参与制定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国家标准

2. 职责:  

制定并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(GB)和推荐性国家标准(GB/T)  

协调跨行业、跨领域的标准化工作 

代表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、IEC等)

行业标准

1. 监管机构:  

国务院相关行政主管部门,如:  

工信部(电子、通信等)  

住建部(工程建设)  

交通运输部(交通领域)  

农业农村部(农业相关)  

卫健委(医疗卫生)  

生态环境部(环境保护)等

2. 职责:  

制定本行业领域的推荐性标准;  

需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备案。

地方标准

1. 监管机构:  

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(如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或质量技术监督局)。

2. 职责:  

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推荐性地方标准(DB);  

需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备案。

团体标准

1. 监管机构:  

社会团体(如行业协会、学会、产业联盟等)自主制定;  

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,防止滥用标准排除竞争。

2. 职责:  

团体需通过公开平台自我声明标准内容;  

接受社会监督,不得违反法律法规。

企业标准

1. 监管机构:  

企业自主制定并公开;  

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事中事后监管。

2. 职责:  

企业需通过“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”备案标准;  

企业标准的技术要求不得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

国际标准

1. 监管机构:  

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(SAC)代表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;  

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口国际组织的国内技术归口工作。

法律依据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》明确各级标准的制定、实施和监督职责;  

特殊领域(如食品药品、工程建设等)可能由专门法规进一步细化监管。

国家标准: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(SAC)统筹;  

行业标准:国务院相关部委分工管理;  

地方标准:省级市场监管部门;  

团体/企业标准:以市场自主为主,政府侧重监督;  

国际标准:SAC牵头协调。

不同层级标准形成互补,构建了“政府引导、市场驱动、社会参与”的标准化管理体系。

暂无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