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2025-05-13 95
新版《消费品售后服务方法与要求》(GB/T 18760-2025)已于2025年5月1日正式实施,取代已沿用23年的2002年版标准。这一国家标准的升级,不仅是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的“风向标”,更对商家的服务能力提出了全新挑战。
专业服务人员配备:新国标要求售后服务人员需具备资质认证和定期培训记录,确保技术能力和服务质量达标。企业需投入更多资源用于人员招聘、技能培训及资质认证,例如建立培训体系或与第三方机构合作。
多语言及智能化服务支持:为满足“及时响应”原则,企业需配备具备多语言能力的客服团队或智能客服系统,可能涉及技术培训或系统采购成本。
智能化工具开发:标准明确要求应用远程诊断、智能客服等技术提升服务效率,企业需投入资金开发或购买相关系统(如AI客服平台、远程诊断工具),并持续维护更新。
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:新标准强化消费者数据保护,要求企业采用加密传输、权限分级管理等措施。这可能导致IT基础设施升级成本,例如采购加密技术或建立数据分类管理制度。
备件库存压力:为满足“便捷可及”原则,企业需增加维修备件库存以缩短响应时间。但备件库存可能面临跌价损失,尤其是电子类产品,长期积压会导致资产质量下降,需额外计提跌价准备。
回收服务成本:新增的回收服务要求企业建立逆向物流体系,包括旧品回收、运输、处理等环节,涉及物流网络扩展和环保处理费用。
延保服务成本:标准要求延保条款需公开透明,企业需细化保修条件并承担更长的质保期责任,可能导致保修成本增加。例如,延保期内需储备更多备件或支付第三方服务费用。
责任风险准备金:因服务承诺扩展(如延长保修、免费退换),企业需预留更多资金应对潜在的索赔风险,可能影响现金流。
售后服务网点扩展:附录A规定网点需满足环境、形象及资源配备要求,企业需投入资金增设或改造线下服务网点,包括场地租赁、设备采购及人员配置。
合规审计与评价体系:新标准要求企业定期进行服务评价与改进,需建立内部审核机制或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,增加管理成本。
新国标的实施加速了行业洗牌。数据显示,2025年第一季度,黑猫投诉平台上54%的净水器投诉与售后服务滞后相关,中小品牌因服务能力薄弱面临淘汰危机,而头部企业则通过服务创新构建壁垒。未来,“服务即产品”的理念将深度渗透消费市场,商家需将服务从“成本项”转化为“价值增长引擎”。
《消费品售后服务方法与要求》的落地,既是挑战也是机遇。商家唯有以用户需求为核心,通过技术赋能、流程优化与生态合作,才能在新一轮“服务战”中脱颖而出。正如易开得所言:“服务不是可选项,而是必选项”——在标准化与个性化并重的消费新时代,优质服务将成为品牌最坚固的护城河。